欢迎来到 酒方词典网 , 一个专业的酒方知识学习网站!

加入收藏

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 > 资讯 > 最新资讯

最新资讯

爱出去玩的孩子和常宅在家的孩子,长大后差距明显

分类: 最新资讯 酒方词典 编辑 : 酒方大全 发布 : 05-03

阅读 :128

周末,我陪孩子上体能课,等在门外的时候,听到几位家长聊天。一位妈妈说:“经常有人问我是不是很少带孩子出门,说孩子太内向,其实是因为他本来就很宅。你看班级里的乐乐,胆子大,性格活泼。”另一位妈妈附和道:“是啊,我看乐乐经常到处出去玩,走到哪里都吃得开,以后发展肯定不会差……”听到她们的讨论,看看在体能课上有些腼腆的儿子,我不禁陷入思考。在很多父母的认知里,存在这样一组默认公式:经常宅在家的孩子=性格内向=能力欠缺=未来没出息。 整天出去玩的孩子=性格开朗=光彩夺目=拥有无限可能。我也不止一次听到有的父母规劝自己的孩子:“能不能外向点,胆子大点啊!”“出门在外,能不能主动打招呼啊!”仿佛“内向”生来就是一种性格缺陷,而“外向”则是天选成功者。那,这究竟是既定的事实,还是一种隐形的偏见?闺蜜玲子告诉我,因为内向的性格,自己没少被父母嫌弃。她性格安静,寡言少语,当其他同学聚在一起做游戏、疯玩疯跑的时候,她最喜欢的,是一个人坐在角落看书,完全沉浸其中。父母并没有认可她的独特与专注。而是劈头盖脸地责骂,说她“内向”“没出息”“闷葫芦”,再这样下去,没人愿意和她玩,她会一辈子孤独。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,让自己变得“正常”一些,她做了很多努力——只想宅家吹空调的她,会在炎热的天气里,主动出门找小伙伴玩;平时很爱干净的她,会为了讨小伙伴的喜欢,故意弄脏自己的白裙子;特别害怕虫子的她,会为了表现得和其他人一样“勇敢”,忍着恶心把毛毛虫握在手里……只是到了晚上,不适与噩梦找上门来,一连好多天,她都发烧、呕吐、精神不振。父母没有关心她的感受,反而叫她不要找借口宅在家里,好了就赶快出门找朋友玩。她不明白父母为何非要她变得“外向”,但为了不让父母生气,她只好继续强迫自己做不喜欢的事情。那些迎合父母的日子,让玲子变得无意识“讨好”。明明不想做某件事情,也习惯性压抑自己的感受;明明不想和某个人交往,也习惯性为对方。想到《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》里的松子,为了讨父亲开心而故意扮丑,从此变得卑微隐忍。即使遭遇他人诬陷,被男人伤害,也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,最终在痛苦中死去。就令人无比心疼。那么,喜欢出去玩的孩子,就一定会得到父母的认可吗?我想,开头提到的乐乐妈的反馈,很有代表性。当别的家长夸赞乐乐“胆子大”“人缘好”,她看到的是一个只知道天天在外疯跑,根本静不下来学习和写作业的儿子。所以,她不止一次吐槽乐乐“不稳重”“不踏实”“不靠谱”。心理学指出,总被父母否定的孩子,会看不见自己的闪光点,即使是独一无二的个性,也会变成伴随孩子一生的负担。其实,不管是松子还是乐乐,他们的个性都本无好坏对错,只是父母没带上发现的眼睛,才用偏见遮蔽了他们的成长天空。内向和外向,最初来源于心理学家卡尔·荣格的分类。性格内向者表现为安静低调、深思熟虑,做事专注,十分享受一个人的独处。他们充电的方式,不来自热闹的人群,而是在宁静的环境里阅读、沉思、听音乐。而性格外向者通常热情活泼、充满自信,具有领导力,像颗小太阳般给周围带来活力。充电的方式,则是积极参与社交活动,与不同的人接触,去经历更多有意思的事情。卡尔·荣格指出,世界上没有哪个人是100%外向或纯内向,通常是二者兼有。性格划分也不是为了评判哪个性格好、哪个性格差,而是为了让我们更了解自己,让父母更了解孩子,对孩子做有的放矢地引导。如果父母习惯带着挑剔、批评的眼光去看孩子,那么不仅是自己会有期待落空的痛苦,孩子也会觉得负担很重。相反,带上欣赏的视角,走进孩子的内心,我们会发现,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,每种性格都是孩子与生俱来的礼物。外向的孩子擅长表达自己的感受,能跟周围快速打成一片,让他人感觉轻松自在,自己也能简单快乐。内向的孩子不爱说话,因此少了很多“祸从口出”的弊端,喜欢沉思,又让他们多了潜心研究的时间,因此取得更大的成就。很多父母担心内向的孩子未来没有出息,恰恰相反,一项调查表明,世界上70%的成功者都属内向性格。比如,爱因斯坦、比尔·盖茨、马化腾、村上春树等人。他们专注在热爱的领域,充分发挥谨慎行事、深思熟虑、精神世界丰富的优势,驱动自己不断迈向新的成长。那么,放在具体生活层面,父母应该怎么做,才能真正帮助到自己的孩子呢?不妨试试从下面三件事开始。第一, 接纳孩子的个性。纪录片《北鼻的异想世界》中,科学家为6个月大的婴儿们准备了几种玩具,由此观察他们的真实反应。结果发现,每类孩子的反映不同,他们的性格从婴儿时期就形成了。也就是说,孩子的性格是天生的,不是父母强制改变和干预,就能改变孩子的。每一种性格都是孩子独特性的体现,没有好坏之分。因此,父母不要随便给孩子贴上负面标签,或者批评否定孩子。而是要充分接纳孩子原本的样子,当他们感受到自己是被爱的,就会更有能量应对人生的风雨,迎接生活的挑战。第二, 发挥孩子的优势。心理学教授莉·沃特斯提出了优势教养的概念:父母从关注孩子的缺点、凡事找孩子的欠缺之处,转向关注孩子的优势、尽可能放大孩子好的表现和特质。通过这种方式,来引导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优势发挥上面,从而积累自信心,慢慢拥有掌控人生的力量感。比如,我虽然不擅长弹琴,但喜欢画画,我的空间感特别强。比如,我虽然不擅长写作,但数学很好,我的逻辑思维特别突出。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质和优势,父母用心观察,并用肯定、赞赏和协助的方式,鼓励孩子在擅长的领域变得更好,将优势充分发展。置身合适的生长环境,孩子能成长得更加舒展,未来也会一路向阳。第三,让孩子感受到爱与陪伴。如果孩子内向,喜欢宅在家,父母担心孩子不合群,该怎么做呢?可以多和孩子沟通,了解他们的内心,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感受被父母看到并接纳了。接着鼓励孩子和身边的同龄孩子相处,再慢慢扩展到和陌生人交流。在这个过程中,父母可以告诉孩子“刚开始做不到,也没关系”“我们就交流五分钟,你先感受一下”,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突破自我。如果有条件的话,可以帮孩子约上几个同龄小伙伴,一起到公园奔跑,一起参加户外拓展,让孩子体验到和朋友玩耍的乐趣,感受到团队协作的魅力,孩子从中能提高社交能力,变得开朗活泼。而要让出去玩的孩子在室内坐得住,可以每天和孩子玩提高注意力的游戏,比如舒尔特方格、数字传真游戏等。此外,李玫瑾教授还分享了一个方法,可以用延迟满足法来引导孩子。当孩子对某个玩具感兴趣,请售货员告诉孩子具体价格,然后父母给出建议,孩子怎么凭借自己的劳动来获得这个玩具。可以每天专心画画10分钟,或者给爸爸妈妈捶背10分钟,由此积累奖励卡,集满10个就能买了。由此推广,慢慢把时间延长到20分钟、45分钟,刚好是一堂课的时间。对孩子来说,他的愿望没有被否定,也通过延迟满足来提高了专注力,慢慢就能坐得住、静下心。当然,无论是出去玩,还是宅在家,父母的耐心陪伴才是最好的助力。当孩子感受到满满的爱,就能发自内心接纳真实的自己,想要成为更好的自己。点个“在看”,祝每个孩子都能按照自己的节奏,书写精彩璀璨的人生。十点读书开视频号啦!金牌主播夏萌出镜,带你重读经典从唐诗宋词到中外名著,短视频里学知识欢迎点赞关注本期解读:李清照《声声慢》作者 | 许小猫,公众号:奇思妙想许小猫(ID:xvxiaomao2018)。主播 | 应犹,公众号:枕边经典图片 | 视觉中国,网络(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)

下一篇:不同层次留学生的三种状态! 下一篇 【方向键 ( → )下一篇】

上一篇:传闻被证实!原圆信永丰基金“当家花旦”范妍加盟富国基金 上一篇 【方向键 ( ← )上一篇】